昨天在寫《人工智慧在台灣》短評時,小編就想起陳博士有提到一段,小編感觸特別深。要培育AI人才,企業不缺資料庫,要預算也拿得出,但是經營者的心態通常是最大阻礙,因為經營者普遍想法就是「要人跟要預算可以,但是要多久可以有成效?」
經營者很大的迷思,是認為只要導入AI就可以改善一切問題。但現階段,AI其實能做的只是輔助判斷跟資料歸納,並不能直接幫企業賺進大把銀子。這心態,是台灣中小企業眾多經營者都有的心態。
出版社老闆亦同,近期小編就碰到一個活生生的例子。老闆興致沖沖的想要組織改造,要數位化,但是當內部討論時,對於需要花時間經營(譬如:社群經營、品牌改造),一概否決,因為無法立即見效。老闆只在乎怎麼樣可以快速賺進大把銀子……
拉高視野,小編很常看到有關出版業新聞,都是書店業績雪崩、出版量下滑、希望閱讀人口上升、希望文化部拿錢補助……但很少見到有力人士願意出來檢討產業整體問題,如何大破大立。譬如之前喊了很久的『圖書定價統一制』,小編先不論支持與否,光是否願意推動,就沒有共識了。出版業守舊太久,害怕改革的大有人在。
#今日有感
#出版業需要對症下藥